湿地植物---芦苇
芦苇是湿地植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生长在水边,开花季节特别漂亮,可供观赏。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外形特征
芦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它是禾本科植物,别称芦、苇、葭、兼,界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禾本目,禾本科,芦竹亚科,属种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根状茎十分发达。秆直立,高1-3米,具20多节。叶鞘下部者短于其上部者,长于其节间;叶舌边缘密生一圈长约1毫米的短纤毛,易脱落;叶片披针状线形,无毛,顶端长渐尖成丝形。圆锥花序大型,分枝多数;小穗无毛;内稃(fū)两脊粗糙;花药黄色;颖果长约1.5毫米。
二、产地生境
芦苇为全球广泛分布的多型种。生于江河湖泽、池塘沟渠沿岸和低湿地。除森林生境不生长外,各种有水源的空旷地带,常以其迅速扩展的繁殖能力,形成连片的芦苇群落。
芦苇根茎四布,有固堤之效;芦苇能吸收水中的磷,可以抑制蓝藻的生长。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也为鸟类提供栖息、觅食、繁殖的家园。苇的叶、茎、根状茎都具有通气组织,有净化污水的作用。
2.经济价值
芦苇茎秆坚韧,芦苇杆中纤维素含量较高,可以用来造纸和人造纤维。在古代就用芦苇编制“苇席”用作铺炕、盖房。另外古代有种乐器叫做芦笛就是用芦苇的空茎做的。芦苇穗可以制作扫帚,芦苇花的花絮可以用来充填枕头,用途有很多种。
3.园林价值
芦苇多种在水边,在开花季节特别漂亮。
4.畜牧价值
芦苇生物量高,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用作畜牧业,饲用价值较高。
5.药用价值
芦苇甘,寒,无毒。清热,生津,除烦,止呕,解鱼蟹毒,清热解表。
四、生物作用
1.净化水源
芦苇湿地可以排出水中富营养物质,它对水中的富营养物质的排除作用通过两个方面实现:一方面由芦苇等植物对氮、磷、钾等有机物的吸收,另一方面是土壤对氮、磷、钾等有机质的过滤作用。纵横交织的芦苇地下茎和根以淀粉的形态像肥料库一样存贮在土壤中,又把含高矿化物质的水通过沉淀和脱氧将其从水中排除,减轻了富营养化的水源直流入海,也减少了对地下水的污染。降解有机质芦苇湿地为有机质污染物的降解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长期积水的厌氧环境又为某些有机物的降解提供了可能。
2.吸附、过滤作用
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吸附作用。资料显示:污灌的芦苇湿地吸收有毒物质的芦苇,在其组织中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体浓度高10万倍以上。
3.调节气候
芦苇湿地对区域小气候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经资料显示,芦苇地面风速0.11米/秒,而光板地2.97米/秒,降低了96%。芦苇湿地地面棵间蒸发量0.2毫米/小时,光板地地面蒸发量1.05毫米/小时,降低了80%,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调节旱涝改良土壤
芦苇湿地在防御洪水、降低干旱和风沙扬尘等陆地气象灾害上发挥着重要的缓解作用。芦苇湿地的蓄水能力强,可以防止、缓解洪水的发生和降低灾害的程度。芦苇湿地的形成在改良土壤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大量的芦苇叶落入湿地后,芦苇地下茎和须根在地下10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盘根交错,地表以上也形成了10厘米~30厘米的根毯层,从而增加了土壤有机质。
5.保护生物多样性
芦苇湿地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类型,是一种半水生、半陆生的过渡性植物。芦苇湿地生态条件变化幅度大,边缘效应显著,从而能为大量的生物提供多样化的生存环境。因此,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种群十分丰富并具多样性。
以上资料可以看出芦苇湿地可作为直接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有效控制洪水,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滞留沉积物、有害有毒物质和富营养物质。有效降解环境的污染,以有机质的形式存贮碳元素,进而减少温室效应。芦苇湿地也是众多动物、植物生育的理想场所。为此,芦苇湿地除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能力的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食物、原材料和旅游场所。
芦苇湿地形成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生物因子及其紧密相关的太阳辐射、气候、水分、土壤等环境因子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芦苇湿地形成的生物链包括野生植物、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昆虫及草食、肉食陆生野生动物和两栖、爬行动物等构成特殊结构,丰富了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良好的湿地环境为鸟类栖息、觅食、繁殖和迁徙创造了良好条件。
芦苇让湿地具有完整性,芦苇面积的扩大,代表了湿地的规模,象征着湿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恢复、完善芦苇湿地建设,增强芦苇湿地功能,保护芦苇湿地动植物资源,取得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保护湿地保护湿地植物我们每个人势在必行。
保护湿地,从了解湿地植物开始,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希望社会各界一起共筑小家园,让我们携手共建美好湿地,美好家园。